“85后”夫妻靠红薯种出一条产业链

小编

“85后”夫妻靠红薯种出一条产业链

“85后”夫妻靠红薯种出一条产业链
(图侵删)

一颗小红薯,能做什么?在一对长沙“85后”夫妻的手里,它被做成了大产业。滑溜溜的红薯粉嚼劲十足,黄灿灿的红薯脆条入口即化,香脆的红薯酸菜爽口开胃……

姚栋和文莎两口子,被称为“薯夫妻”。3月4日,在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记者见到了“薯夫妻”品牌创始人姚栋。这位新型职业农民告诉记者,从红薯种植到红薯深加工,他创立的薯夫妻品牌,年产值已达1200万元。

△3月4日,长沙望城,“薯夫妻”姚栋和文莎。

放弃可观收入返乡创业

大学毕业后,姚栋一直在外闯荡,当过饭店厨师、开过炒货店、还干过快递。2012年,就在姚栋和妻子经营的快递业务蒸蒸日上时,他收到了村支书的邀请,回乡创业。

村里人觉得姚栋脑瓜子活,在城里“混得不错”,他要回乡当“农民”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仅长辈反对,就连邻居们都劝他不要回来。

“除了我老婆,没有一个人支持我。”姚栋告诉记者,思虑再三,他和妻子最终还是放弃城里可观的收入,回乡开启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涯。

回村后,夫妻俩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养殖鹌鹑。在首批购入5万只鹌鹑后,第三天就死了近3万只。遭到当头一棒的姚栋没有轻言放弃,“我这个人性子很犟,要不就不搞,要搞就一定要成功”。

在姚栋的坚持下,养殖鹌鹑一年后赚了7万元。这次创业虽然赚得不多,过程也很艰难,但仍然给了姚栋相当大的启发和信心,让他笃定农业的未来大有可为。考虑到养殖业风险较高,姚栋夫妻将养殖的鹌鹑转卖后,开始重新思考创业方向。

姚栋老家的山地旱土较多,土壤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适合种植红薯。“过去,家家户户种红薯,做红薯粉。”姚栋回忆,尽管品质过硬,但当地红薯粉市场化程度并不高,老乡们经常为销路、生计犯愁,这反而让他看到了商机,“为什么不可以集中加工?只要做出品牌,不愁没销路。”

于是,他毅然决定投身红薯种植和深加工产业,“薯夫妻”品牌也应运而生。为了纪念夫妻共同创业,姚栋还将夫妻俩的漫画头像作为品牌标识。

将科技融入农业创新

自2013年起,“薯夫妻”以“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成功申办红薯粉QS认证、无公害和绿色认证,研发生产红薯粉、红薯片、红薯酸菜、果蔬脆等产品,年产值达1200万元。

回过头来看姚栋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涯,“科技创新”是他反复强调的关键词,“一定要将科技的力量融入到农业上面,用科技来强农”。

静慎村一带,祖祖辈辈种植的品种都是华北薯,100斤红薯能产出12斤淀粉,“自产自销是足够的,一旦进行产业化,产量还是太低了。”姚栋说,这是夫妻俩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于是,姚栋请教了省农科院的专家,改种淀粉含量高、粉质好、抗虫害强的商薯19品种,100斤能产出26斤左右的淀粉。这一番经历也让姚栋意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

不过,到第四个年头他种植的红薯生了“根腐病”,产量降了三分之一。在专家指导下,姚栋实施红薯和辣椒套作,既解决种植难题,又提高经济效益。

不仅是红薯种植,在品类及生产工艺上,“薯夫妻”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一方面,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改进工艺,红薯粉生产效率比传统手工操作提高了上百倍。“现在红薯粉25元一斤,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姚栋说。另一方面,聘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安平教授为红薯加工指导专家,开发了不同口味的红薯脆条等系列红薯产品。

红薯产业有望吃上“文旅饭”

“农业领域创业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姚栋说。

这些年“薯夫妻”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红薯,给老乡免费提供种苗、机械服务、技术培训,最后保底收购,带动周边近百农户年户均增收近万元。同时,其研发的红薯粉、红薯片、红薯酸菜、果蔬脆等农产品也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那么,如何进一步延伸红薯产业链?姚栋想的是,走“农业+工业+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子。

当前,“薯夫妻”已经迈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第一步。手工红薯粉已成功申报望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以制作手工红薯粉为主题的体验式作坊也已开门营业。“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红薯粉制作体验等特色活动,将红薯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姚栋说。

在姚栋的计划里,将以红薯等农产品为媒介,整合现有的资源积极策划乡村旅游活动,打造不同主题的乡村特色体验项目,吸引更多的城里人来农村游玩。同时,特色体验项目带来的人气与流量,也可带动饮食、民宿的发展,为当地人提供更多的增收途径。

不过,姚栋也坦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企业单打独斗还不行,必须要抱团发展才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潇湘晨报记者罗雅琪 摄影记者吴琳红

赏红叶、看冬景、打卡“天空之镜” 解锁大美中国的N种“沉浸式”玩法

美国洛杉矶一家超市发生枪击事件致一死一伤

四川阿坝州红原县发生4.9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老国货电器成新网红 带来满满回忆

甘肃两岁半女童失联已5天,家属:仅5分钟便不见踪影,无人机都没找到

宁夏:“保姆式”服务、“个性化”政策为产业转移项目保驾护航

生日这天,去国旗护卫队找爸爸……

确诊1例!体温39.7℃!医生:“致死率很高”,已有多人因此丧命

6月27日,黄山北至合肥南加开临客16列

青海推动全民义务植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长图|我是成年人,我有多动症

长江中游三省谋划红色档案共享开发利用

“85后”夫妻靠红薯种出一条产业链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元香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