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魔方”有何魔力?内蒙古沙地变“疏林草原”

侠名

中新社赤峰5月17日电 (记者 陈溯)5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巴彦呼交嘎查其白线沿线,几位治沙工人正在俯身忙碌着,他们脚下是连片整齐的草方格,草方格将起伏的沙丘紧紧“压制”。这些草方格就是被外媒称为“中国魔方”的沙障治沙法。

“中国魔方”有何魔力?内蒙古沙地变“疏林草原”
(图侵删)

  “我们在拉滴灌带,给草格子里的柠条浇水,这样它更容易活。”家住翁牛特旗乌丹镇的白金莲是其白线防沙治沙项目区的治沙工人。和其他工人一样,白金莲“全副武装”,戴着头巾、口罩和防晒袖,但大风和强烈的光照依然将他们的皮肤晒得黝黑。

白金莲正在草方格间固定滴灌带。   中新社记者  陈溯  摄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她和其他工人正专注地将黑色的滴灌带固定在木棍上,一条条黑色“生命线”逐渐与草方格一起将整个沙丘覆盖。

  沙障治沙法是用柴草、秸秆、树枝、板条、卵石等物料在沙面上做成的障蔽物,是消减风速、固定沙表的有效的工程固沙措施,主要用于固定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草方格是中国林业人在长期探索中总结出的有效治沙方法,迄今已在中国各地乃至全世界防治荒漠化中广泛应用。

  多年来,中国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向荒漠化宣战,“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84%。不少沙化地区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3年6月,中国提出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内蒙古是中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两个半”在内蒙古,60%以上的工作量在内蒙古。

  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的翁牛特旗,沙化土地面积达66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7.4%,是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严重的地区。长期以来,面对沙地最难治理的部分(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翁牛特旗亦采用草方格治沙法,并专门为“中国魔方”的建设开辟了13条穿沙公路,总里程达398.5公里,不仅解决了治沙材料运输的问题,也方便了牧民出行。

  与翁牛特旗一样,内蒙古众多地区均采用沙障治沙法来攻坚最严重的沙化地。敖润苏莫苏木位于赤峰市敖汉旗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第四战区的攻坚区,在这里,大规模成片的草方格也在宣告着当地治沙者的决心。

  “这些草方格中间的树苗基本两年就可以扎根,固化住流动的沙丘,然后再过个三五年树木周围就会逐渐长出灌木和草皮。”敖汉旗林草局森林草原保护发展中心主任霍明春向记者表示,经过集中治理和休养生息,沙化地基本七八年就会变成疏林草原的景观。

在草方格的作用下,沙化地逐渐生出片片绿植,流动沙丘得以固化。 中新社记者  陈溯  摄

  记者看到,从敖润苏莫苏木北部一路向南,随着林草覆盖度不断提升,牛羊也重新出现在当地的林草间。

  作为科尔沁沙地治理的主战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规划建设了“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集中治理区面积200万亩。记者看到,努古斯台项目区内绿树成荫、水草丰美,已不再是曾经荒芜的模样。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图表示,科尔沁左翼后旗将项目区打造成集生态观光、娱乐休闲、运动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改善林种结构,规划建设经济林、中草药基地、饲草料基地,培育生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以造代育、生态奖补和吸纳农牧民参与造林、抚育、管理等方式带动农牧民增收,实现沙地增绿、农牧民增收。

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如今的努古斯台水草丰美。  (科尔沁左翼后旗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内蒙古加快推进防沙治沙,今年以来,已完成防沙治沙604万亩。预计到2030年,内蒙古将新增完成科尔沁沙地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100多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85%以上,推动攻坚战早见成效。(完)

河北省无极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3

雄鹿官方:G联赛鹿群队助理教练沃尔夫心脏病突发离世

吉林省柳河县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3

辽宁省营口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黑龙江省宁安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5

警惕!广东7岁女孩被割伤脖子!这东西太常见,近期千万注意

赏灯游园氛围浓 市民游客“流光溢彩”中喜迎中秋佳节

贵州省六枝特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2

韩国一月生产、消费、投资环比全面下滑

迎接新学期 全国中小学陆续开学

韩悦因伤退赛 陈雨菲获得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女单冠军

强对流天气预警:安徽江苏上海浙江部分地区将有10级以上雷暴大风

“中国魔方”有何魔力?内蒙古沙地变“疏林草原”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元香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